陆羽(733—804),字鸿渐,唐代著名的茶学家,被誉为“茶圣”,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从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成长为茶文化的奠基人。
陆羽出生于唐代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,幼年被遗弃于竟陵西湖畔,被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发现并收养。在寺院中,陆羽展现出对读书的浓厚兴趣,但因拒绝皈依佛门,与智积禅师产生冲突,最终在12岁逃离寺院。
离开寺院后,陆羽加入戏班,辗转各地演出,期间创作了《谑谈》三卷。
陆羽的才华被竟陵太守李齐物发现,被推荐到火门山邹夫子门下学习儒家经典。在火门山,陆羽对茶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。
陆羽对茶学的研究始于火门山时期,他与崔国辅结为忘年交,一同游历巴山峡川,探访茶山泉眼。安史之乱期间,陆羽随难民南迁,遍历江浙茶区,广泛收集茶事资料。
陆羽历时近30年完成《茶经》,全书三卷十章,涵盖茶叶起源、种植、制茶、器具、烹煮、品鉴等系统知识。他提出“精行俭德”的茶道精神,将茶从“解渴之物”提升至文化层面。
陆羽的一生是个人意志与时代机遇的共振。他突破身份桎梏,将兴趣转化为毕生事业,并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重塑了茶的文化维度。
展开更多简介 / 收起